自從「319槍擊案」之後,「奇美急診」成為全國皆知的地點;每次我向別人介紹奇美醫院而辭窮時,只要說:「就是阿扁槍擊案的那一間啦!」,對方就能了解。日前看到電視新聞播出台北的大遊行,赫然想到我竟然在三月份run急診部~真是尷尬的時間點,不免聯想到「該不會有人要來案發地點鬧場吧?」

對於醫院員工來說,急診是個又愛又恨的陌生地方:醫院的營運是靠急診收入病患來支撐,各科部需要急診部的住院醫師支援,晚上值內外科的班也會面對急診丟上病房的毫無頭緒的入院病患。我原本以為先把基本功(四大科)練好,再去急診,就比較不會茫無頭緒~事實不然!

曾經看過陽明的intern如此描述「奇美急診」:不用作3G雜事,有看不完的case,做不完的好玩procedure(CVP,LP,on ENDO),和榮總急診相比,簡直是intern的樂園;而我這一個月來的所見所聞,也的確是這樣。雖然這個月份,只有我一個長期intern在急診實習,但卻另外有6個短期intern與3個PGY,所以想要do something就要靠自己積極的態度了。譬如說,和我一起實習的一位「蔡姓同學」,他就會很主動地到處看看有沒有可以「插管」,或是練練「縫線技術」的機會(想當然爾,是準備要走外科的)。

月初排班時,由於我要求每天晚上出席醫院的國考復習課程,所以總醫師給予優待:14班正常班與4班假日班,都是白班,約180小時(雖然無法體會半夜急診室的有趣經驗,但可以維持規律的生活,這樣想想~也不錯)。是故,每天的作息相當規律:八點上班,先跟著大夜白班交班(間接認識前一夜的熱鬧狀況),手上保持兩個病患並處理相關事宜(如果穩定,就轉去觀察區或是出院);另一方面盯著急區,看看有沒有procedure可以做;中午有近一小時的午餐時間,下午四點之後開始清出手上的病患;五點與小夜班交班,並去觀察區看看病患的後續狀況;晚上六點到八點參加醫院舉辦的國考復習班…

檢視我的學習手冊:這個月內共經手179個病患,CVP「三勝一負」,LP一勝,ENDO三負,簡單傷口縫合數次;這樣的結果應該是尚可接受的吧!在急診的第一堂課就是「如何有效利用時間」:先初步蒐集病史與身體檢查,決定要做的檢查(抽血,兩管?三管?吊點滴,RUN多少?X光,照哪裡?),再利用檢查的空檔去收集更詳細資訊,以調整治療與檢查的方向。學習的第二堂課,就是「要捨得」:該不該做電腦斷層?該不該驗血?並不是單純地根據教科書上的規定,或是推測「健保會不會被刪?」,抑是「會不會被告?」;有時治療的不只是病患,還包含家屬;所以,「做與不做」還真是一門學問阿!

有時候,詢問病史花了太多時間,或是考慮是否要安排某項檢查而陷入長考,就會被「聰穎而訓練有素」的護理人員催促。尤其最近急診室的護理人員喜事不斷,我身旁的兩位都是懷孕八個月:雖然大腹便便,但行動依然相當矯健;如果平常時候,應該是身輕如燕,健步如飛吧!

除了固定的教學/會議(星期二四下午1500~1700),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「從做中學習」吧;一區有八張病床,配屬一位主治醫師,兩位住院醫師;而我就是從中「認領」兩張病床,嘗試:接病人,開檢察單,開處方,聯絡會診,安排後續治療;如果有疑慮或是疑,就向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求助。而整個急診部的氣氛也相當融洽,因此發問或是提出要求,都不用擔心會挨罵。

至於處理的病患形形色色,簡單來說:
【1】 因為急性病痛(肚子痛,頭痛,頭暈,發燒),無法忍耐下去而來求診的
【2】 因為外傷(車禍,工作傷害)而送來急診~免不了縫幾針,或是轉送開刀房(骨折,斷指…)
【3】 不想去門診排隊,以為來急診拿藥比較快(結果我建議那位老先生住院被拒)
【4】 在別的醫院「自動出院」,逃來本院的(嫌另外一家醫院的醫師都沒有解釋病情,或是覺得病都治不好)
【5】 來討止痛藥的,或是為了「治療家屬」而求診的

在這個月中,我曾經發生過兩三次,差一點就要和病患吵起來的經驗,主要是因為病患與家屬的「hospital shopping」與「一問三不知」的態度;如同導師陳國泰醫師(常常出現在病患感謝名單上)所言:病患一定是有所求才會來急診的,雖然對醫師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;急診室醫師並不是社會警察,不需要去維持一定的道德規範(例:吸毒者,未成年少女懷孕),只需要在有限的條件之下去幫助病患即可(徹底檢查,找出診斷,完全治療~這是門診醫師的責任)。

果然,急診和病房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:雖然我還沒完全熟悉,但是在急診的實習已經結束了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