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ay 10 Sat 2008 16:04
  • 雪儷

雪儷是我的同事,同樣是外科部的R1
雖然是這個月才認識的,不過我還記得在年初的班表上看過他休婚假的消息
而今天是他值班的日子

下午一點,我到值班室放東西,遇到她,
聊到一半,她的手機響了,於是乎她急急茫茫地衝出去
稍後,我離開值班室,一名高壮的男子與他並肩走進,兩手大包小包地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了感謝四月份的四個intern的幫助
讓我在兩個主治醫師的包夾之下倖存

還有
一齊工作的夥伴也不能忘!

美女圖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兩個月開始學習做膀胱鏡,
而今天是實質上的第一次單飛....因為其他學長都在開刀房裡面,而肥肉學長正在準備明天的報告
所以全程都沒有人來探班....

幸好沒有RP,大致上都做完了
但是有一台換D-J,被延遲到明天....反正也是我自己要完成

希望在上手之前,能夠盡量不要MISS太多CASE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03
804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熱炒店~當然就是喝酒
喝酒的照片不適合公開.....
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晚颱風夜,用三小時的時間把「婦產科」瀏覽一次,步出補習班的大門,頭腦已經不能思考「A、B、C、D」的問題;反射性地來到一旁的「快可利」,買了一杯「綠豆沙珍珠」;雖然沒有「中樞神經興奮劑」成分,卻讓我有微醺的感覺。

七年前的這個時段,我應該是在建中,與樂旗隊同學共渡的:班上二十多人,選擇在教室自習。陪伴我們的,是模擬考卷,參考書,兩書櫃的「少快」漫畫書。不論是白天黑夜,或是星期假日,大家就像是被磁鐵吸引一樣,聚集在一起(我不能忘記大年初二去自習,卻沒有餐廳開門的窘態)。可以拿來抒發讀書苦悶與聯考壓力的,不外乎是「搶學弟的樂器」,「看學弟團練」,「和同學互吐苦水」(謝謝賴小穎的友情贊助)。此外,每天最讓人期待的,就是晚上九點,季遠同學的阿姨會送來home-made的宵夜;吃了這份宵夜,就代表一天即將結束:再寫一份模擬試題,等十點半時管理員來趕人,跑個幾圈操場,搭最後一班「0東」回家。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小就一直因鼻子過敏的問題所苦,只要天氣一變換,就會苦不堪言,每每被家庭醫師笑稱「一把鼻涕,一把眼淚」;加上大四暑假參加交換學生計劃,見習單位是「兒童醫院的耳鼻喉科」;所以對耳鼻喉科是又愛又怕。之前常常聽聞耳鼻喉科的「驚人業績」,趁此機會體驗一下。

依照往例,intern來到耳鼻喉科就是跟著林永松主任,因為case最多,資源最多。果不期然,主任的行程滿檔:星期一、三、五開刀,星期二、四、六看門診;溫豐銘與黃建雄學長全程跟隨,才能負荷主任龐大的求診人潮。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60支endotracheal tube(氣管內管),55人次的術前麻醉訪視,16支LMA,5支CVP(中央靜脈導管),4支A-line(動脈導管),兩次CPCR,一次40分鐘的口頭報告(Miller’s anesthesia, 6th edition, chapter 20,最後一節),以上就是我在奇美麻醉科實習半個月(12個工作天)的成果(只有計算成功的案例數量,失敗或放棄者不計)。

當初選course時也沒多想,只是覺得應該要去麻醉科實習,這樣才能對麻醉方法,止痛藥物,急救步驟,氣道維持…有初步的了解;自從在台北榮總發現當屆的國考榜首,就坐在一旁管麻(醉)機,就把這一科當作是「只能遠觀而不能近看」(成績這麼好,才能走麻醉喔…)。實習之後,才發現這一科頗為平易近人的(科內氣氛也不錯…),讓我的決心開始動搖!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直對「加護醫學部」存有期待:一方面是醫院方面將該科列為必修實習課程(想必有器重之處);另一方面在病房值班的時候,總可把病況惡化,難以處理的病患轉去加護病房(應變能力與容量是可觀的)。不過,面臨實習即將結束,「Terminal intern syndrome」的症狀一一浮現;在工作或學習方面顯得「有心無力」。尤其在這半個月內,有另外兩位短期外調的六年級intern:穎涵與立偉;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實習醫師應有的活力與求知慾望。(慚愧…)

關於工作部分,我被分配在3BI,一個內科性的加護病房:參加常規性的晨會(星期一、三、四、五)與病歷討論會(星期二),負責兩位病患(第八,第九床)的日常病歷紀錄,與新入院病患的住院病歷;此外,如果有procedure(on endo,CVP),也可以嘗試去做(對我來說,「準備考試」比較優先;能不能動手做,`便不強求)。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是二月的最後一天,也是我內科三個月實習的最後一天。

雖然同樣是在醫院,但是在內科與外科實習:看事情的方式,處理病患的態度,生活作息,都不一樣!前幾天有位住院醫師學長問我:「小欣,你平時脾氣很好喔?你都完全不會生氣嗎?」我才想起來,我好像很久沒有發脾氣了~最多就是摸摸鼻子走人~雖然狗屁倒灶的事情還是會有,不過多半可以一笑置之。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和之前CV,GI相同的,Nephro又是一個我「曾經實習過,但實習經驗不是很滿意」的科,所以再次實習,希望可以彌補心中缺憾。我分配到的VS是王憲奕醫師。一如消息所言,王醫師十分熱衷教學,而且觀念上是比較新式的。教學內容,除了醫學知識,還有醫病關係(如何與門診病患建立關係,如何說服病患接受血液透析),以及他在長庚受訓的經驗。另外要感謝PA淑娟姐,幫忙分擔大部分的文書作業與聯絡工作,這樣我才有時間去自由選擇阿!

除了一般的查房,處理住院病人抱怨,內科部教學之外,一般門診,腹膜透析門診,洗腎室,開刀房(AV shunt,放CAPD set)是主要的學習場所。正巧這段時間有CLERK來見習,所以王醫師教學更起勁。在一般門診,可以遇到慢性腎臟病患定期追蹤;而王醫師利用這段腎功能逐漸衰敗的時間,建立病患的信任與持續的衛教,以避免「緊急洗腎」或其他相關併發症(肺水腫,尿毒症)的發生。在腹膜透析門診,則是另一個族群:比較年輕,活動力較好的病患,在家中完成透析的手續。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過去對於感染科的印象,是「沒有住院病人,沒有門診壓力,閒閒的,每天等會診單」;尤其是在榮總,會診感染科,總是害怕被罵被電,希望能夠一口氣把所有DATA報完。但在SARS之後,感染科變成醫院不可或缺的一部份;加上對抗生素使用與感染控制的疑問,使我選擇到感染科看看。料想不到的是,奇美感染科的定位偏向於「一般內科」:插CVP,換氣切,抽CSF…在這裡都玩到了!
其實這半個月的事情很多,這個科又很小:主任和湯醫師交替值班收病人(所以每天都會有五、六個新病人),接近過年(有放年前假的問題,病人名單大搬風;出院病歷提早開始寫),蘇柏安醫師升任柳營主治醫師(所以又A到一頓大餐)…等。

我跟的是湯宏仁醫師,算是完全在奇美訓練出來的主治醫師:門診多,住院病人多,查房時間來電多;但若有時間,會對一些臨床上遇到的問題行教學說明;另外,我還有去旁聽湯醫師為PGY安排的感染症教學。Fellow是張炳欽醫師,也是非常和善,有耐心的,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病患與症狀不以為意(果然是以一般內科為志向)。此外,PA蘭惠姐,秀卿姐,藥師愛婷姐也是「感染科」的老手了~也唯有這樣的組合,才能照顧這麼多的病患。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5年五月末,九名M99與三名D59的同學來到台南奇美醫院,展開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活;我們十幾名同學,基於不同的理由,離開第一年的實習醫院,選擇台南奇美醫院作為第二年的實習場所:有的是因為家住台南,有的是計畫要在此地申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,有的是想要體驗不同於「(北、中、高)三榮(總),三總」的醫院運作方式。一轉眼,實習課程已經進入最後一季,距離畢業越來越近,開始國考倒數,不禁開始回顧這段時光的點點滴滴,與實習的酸甜苦辣!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「神經解剖學」給所有的醫學生的印象,幾乎都是「神才能理解」;而神經內科在內科系中又顯的獨特,卓然而立。縱使這個月份特別短(日數少,又放假),我還是選擇了這個我不熟悉,卻想去認識的科別。

運氣很好的,終於分配到住院醫師啦:張瑋倫學長(這麼複雜的科,沒有當科的住院醫師怎麼能搞定!);加上PA桂香姐的機動性支援,所以整個月份才能有驚無險地渡過。學長每每都會笑說:「反正你又不是要走神內的,這個就不用知道啦」,哇!我知道我沒有天分,但有表現得這麼明顯嗎?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自從「319槍擊案」之後,「奇美急診」成為全國皆知的地點;每次我向別人介紹奇美醫院而辭窮時,只要說:「就是阿扁槍擊案的那一間啦!」,對方就能了解。日前看到電視新聞播出台北的大遊行,赫然想到我竟然在三月份run急診部~真是尷尬的時間點,不免聯想到「該不會有人要來案發地點鬧場吧?」

對於醫院員工來說,急診是個又愛又恨的陌生地方:醫院的營運是靠急診收入病患來支撐,各科部需要急診部的住院醫師支援,晚上值內外科的班也會面對急診丟上病房的毫無頭緒的入院病患。我原本以為先把基本功(四大科)練好,再去急診,就比較不會茫無頭緒~事實不然!

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