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對於感染科的印象,是「沒有住院病人,沒有門診壓力,閒閒的,每天等會診單」;尤其是在榮總,會診感染科,總是害怕被罵被電,希望能夠一口氣把所有DATA報完。但在SARS之後,感染科變成醫院不可或缺的一部份;加上對抗生素使用與感染控制的疑問,使我選擇到感染科看看。料想不到的是,奇美感染科的定位偏向於「一般內科」:插CVP,換氣切,抽CSF…在這裡都玩到了!
其實這半個月的事情很多,這個科又很小:主任和湯醫師交替值班收病人(所以每天都會有五、六個新病人),接近過年(有放年前假的問題,病人名單大搬風;出院病歷提早開始寫),蘇柏安醫師升任柳營主治醫師(所以又A到一頓大餐)…等。

我跟的是湯宏仁醫師,算是完全在奇美訓練出來的主治醫師:門診多,住院病人多,查房時間來電多;但若有時間,會對一些臨床上遇到的問題行教學說明;另外,我還有去旁聽湯醫師為PGY安排的感染症教學。Fellow是張炳欽醫師,也是非常和善,有耐心的,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病患與症狀不以為意(果然是以一般內科為志向)。此外,PA蘭惠姐,秀卿姐,藥師愛婷姐也是「感染科」的老手了~也唯有這樣的組合,才能照顧這麼多的病患。

因此,每天查房之後,我大概會分到1/4的病患~大約六個~多半是有特色的病患,例如:TB meningitis, CNS infection, buccal abscess, endocarditis。有時,急診也會收入一些怪怪的病患(難以歸類,只因WBC稍高而收感染科),想起來是有點生氣。當我接完病人寫處方,蘭惠姐就會帶著詭異的笑容說:「你想用什麼ANTI呢?」,讓我深深體會「經驗」的重要!但第一天,湯醫師就開宗明義地說:來感染科學抗生素是其次,主要是診斷。的確,一些病患的症狀已經出現兩三個月,在各大醫院之間求診都沒有結果~先要有正確的診斷,治療方向才會對。不過,在奇美,抗生素選擇少之又少,其實也沒有什麼好選的。

回顧這半個月的病患,好像都是別科的病人耶!有NS的(在中國接受開顱減壓手術的中年男性,因肺炎入院),有PS的(拔牙之後感染,只好每個星期推去刀房清瘡),有Neuro的(腦炎的植物人,每兩三天就要從port抽CSF),有Meta的。至於感染科的專屬病症:一個是愛滋病患(這半個月只住了兩個懶懶的傢伙),一個是蜂窩性組織炎(都會收到12樓給PGY去照顧);反而沒有特別的照顧經驗。

這半個月內都沒有跟過門診,算是有點失望~不過即將過年,也就不太計較了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ssp1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